「現在又沒有人在用文言文講話,為什麼需要學這些?」

 

許多人的就學時期都曾有過這樣的疑問:課堂上的文言文課程太過艱澀難懂,又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?在108課綱的改制下,國文課本中文言文的比例雖然減少,但正因為接觸的太少,學生面對文言文相關考題還是手足無措。雖說一代有一代的升學趨勢,但降低文言文課文的比例,是想要提升學生白話素養的能力?還是為了打擊學生作答文言文題型的自信?

 

學文言文,只是為了考試嗎?

 

許多家長與孩子感到不解的是,這些古文作者的生活年代,距離現在都已十分遙遠,究竟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去閱讀他們所寫下的文字呢?其實,文言文和我們的距離,也許並沒有如想像中的遠哦!這些古文被選進課本裡,除了要讓孩子學習部分文言文的用字遣詞外,還有很多更重要的理由,接下來,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
 

►情感表達:

文字架構文章,透過文章被傳達出來的則是情感;作者們曾經感受過的心境,也可能出現在你我身上。「課文」不只是用來學習「國文」,藉由他人的眼睛與經驗,孩子可以看到更多、更廣、與生活背景更不一樣的人事物,從課文中得到共鳴、啟發。

 

►歷史文化:

情感自文章傳達,而情感包羅萬象;很難否定的是,作者的價值觀及寫作習慣多數都會融合生活環境與背景,這也是一個能理解當代歷史文化的好機會,透過延伸知識,更能協助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。

 

►典故理解:

有大量常常出現在生活之中的國學常識、成語或俗語,最初是出自於古文中,若能讓孩子從文章本身去理解源頭,會更加清楚瞭解其代表的意義。

 

►思考模式:

許多文言文的應用文或論說文,都隱含著面對不同的狀況與困境時,可以應對的方式,例如李斯所寫的〈諫逐客書〉就是其一。很多古文中提及的待人處事方法、思考模式、軍事策略等等,都能被善加利用於現代的日常生活中。

 

如同上面所列出的四大點,除了文章翻譯以及字義外,背後更加深遠的內容,才是真正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的。歷史不斷演變卻也總是相似的;相似之處也讓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,能從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產生共鳴。

 

延伸閱讀:〈柳吟國文自編教材 選文命中113會考〉

 

 

想即時看到柳吟週報和其他消息更新嗎?

按下追蹤,最新資訊不漏接↓